他山之石

湖南武冈: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 产业扶贫真实效

2019年03月05日  点击:[]

中国网3月5日讯 日前,湖南省武冈市召开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巩固提升工作会,会议要求全市上下要因地制宜,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,变“输血”为“造血”,依托现有产业优势,实现“村村有扶贫产业,户户有产业帮扶”目标,帮助贫困人口就业、增收,“扶”出真实效。  

湖南武冈素有“中国卤菜之都”、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之称,是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,卤菜、铜鹅、脐橙等品牌驰名中外、享誉世界。在近年来的脱贫攻坚战中,该市以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,做强重点产业为保障,做优新兴产业为支撑,依托传统比较优势,着力在“精准”两字上做文章。  

“千斤重担众人挑。”武冈市在“输血扶贫”的过程中首先构建了产业战略大支撑,精准搭建产业扶贫平台,全面压紧压实工作责任。产业扶贫行业部门精心制定了产业扶贫专项政策,调集驻村工作队301支、驻村工作队员1121人,包村科级干部294人、帮扶干部6485人,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26385户92321人;动员全市129个副科以上市直单位、31个省邵驻武单位、18个乡镇(街道)、59家“两新”企业参与帮扶工作与产业扶贫工作,实现“市团领导联乡镇包线、科级干部包村、党员干部结对包户帮扶贫困户”三个全覆盖。  

同时,为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,该市通过科学分析资源禀赋、产业现状、市场空间、环境容量、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,按照“一户一策、一人一法”的精准扶贫方略,引导贫困户围绕传统种植养殖、乡村游等主导产业,精心选择适合自身实际的产业项目,由包户脱贫帮扶干部负责“一对一”送产业到户,与贫困户共同制定产业帮扶方案,确保所选所配产业与群众实现无缝对接。  

此外,武冈市从扶贫小额信贷、扶贫再贷款等方面强化金融扶持,鼓励金融机构通过放贷小额金融信贷,支持有偿还能力的贫困家庭发展或参与产业扶贫项目建设。为了让困难群众尽快脱离穷根,武冈市还建立健全了科技和人才支撑服务体系,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科技团队对接力度,并成功与农科院、湖南农大实现技术战略合作,鼓励各级技术研发推广机构和技术人员以产业基地为依托,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,加强地方特色种植和农畜产品品种保护利用,提高群众种植、养殖业增收能力。  

为了让“输血扶贫”变成“造血扶贫”,武冈市根据本地实际,大力招商引资、引技,着力在建设龙头项目上做文章,建成一批年产值高、带动群众增收能力强的大项目,并成功创建了“扶贫车间+贫困户”扶贫模式,建设扶贫(工厂)车间42个,安排贫困户887户1139人就业。与此同时,该市还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基地建设,创建“龙头企业+生产基地+贫困户”扶贫模式,全市多家省、邵龙头企业在45多个贫困村中建有产业基地,陈氏金福元等11家企业分别在我市10个贫困村进行一对一帮扶,带动贫困户增产、增收。另外,该市还制定了“公共服务业+贫困户”扶贫模式,并选聘了一批贫困户生态护林员和贫困户村级保洁员,让贫困人口一起分享改革的红利。  

通过多年努力,武冈市依托铜鹅、生猪等传统特色优势产业,采取“公司(合作社)+基地+农户(贫困户)的模式,建成500多个产业基地,其中中药材、油茶、黄金葛、脐橙等特色农林产业基地6.38万亩,土鸡万羽养殖场18个、铜鹅示范场7个、黔邵花猪万头养殖示范基地3个、生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9个、大型标准化制种基地9个、扶贫车间42个;按“户贷户用户还”、政府投入、招商引资等办法,做强光伏发电、温氏养鸡等“大龙头”产业,完成投资7701万元建成温氏养殖产业园(小区)15个,年出笼鸡800万羽,投资1.63亿元建成光伏发电站25处;建成了嗨花弄生态农业创意产业园、云山自驾友露营基地等2个市级示范项目,推出荷塘、里仁、浪石等重点旅游村及伴山湾等乡村旅游景点;产业扶贫形成了“大的产业顶天立地、小的产业铺天盖地”的格局。此外,该市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,成功创建全国“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”,并建成多个卤菜交易网等电商平台和村级电商服务站,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、流通追溯和运输配送体系,以提高群众自家农特产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(刘佑祥 罗建峰)

上一条:山西脱贫攻坚:金融扶贫为贫困户返贫兜底 下一条:湖南隆回:精准扶贫“三落实” 古镇振兴焕生机

关闭

Copyright © 2018 银河贵宾厅官方网 All Rights Reserved